close

池上米之鄉台東-說到台東讓你想到池上…讓你想到池上米,讓你想到池上便當,還有許多台東池上等你的發現與了解台東池上之美。

池上食的介紹

池上飯包,又稱池上便當,是台灣台東縣池上鄉的特產,由李約典夫婦發明,以使用池上米及木盒裝盛而聞名。

池上便當起源

昭和年代(1930年代)初期,移民陸續由台灣各地移入池上開墾。而李約典林來富夫婦,也在這一時期由台北三重埔遷移到池上並居住在池上火車站前,昭和15年(1940年)起開始在池上車站月台上販賣番薯餅,此為池上飯包的前身。二戰之後,李約典夫婦改賣月桃葉包飯糰,為第1代池上飯包。之後李約典夫婦之子李丁保車站任職,李約典夫婦於是便將飯包便當帶到火車上賣,而在李約典夫婦之後,由李丁保的妻子李陳雲繼承家業繼續從事賣便當的工作。而當時在花東地區鐵路行駛的是蒸汽火車,由花蓮到池上必須花費7個小時,池上到台東則要5個小時,旅客途中無法下車購買食物而必須挨餓,於是李陳雲開始改飯糰為飯包,一方面補貼家用,一方面服務旅客。

初期的池上飯包是以月桃葉包裝,配菜有滷肉、黃菜頭、烤肉乾豬肝、瘦肉片、1小塊蛋餅、小麵粉油炸成的炸蝦餅及梅子,售價為新台幣1.5元。1962年起,池上飯包由原來的月桃葉包飯糰改用片盒裝飯,為今日所廣為人知的池上便當。

影響

傳統上池上便當有三大特點:必須是使用池上米、用木盒裝盛、乾式便當。但目前並不是所有販售以池上飯包招牌作招攬的店家皆以池上米製作。許多連鎖經營店家會以其他花東地區生產之米替代池上米使用。池上米則因池上便當而發揚光大,池上鄉也因此聞名,目前全台灣打著池上米旗號的便當專賣店約有3000多家。目前台鐵池上站月台販售的鐵路便當由全美行取得販售權經營。

 

池上便當的店家

 

1.大地飯店池上飯包

大地池上便當更走出自已的風格與特色;老闆娘體恤現在的人生活忙碌,加上工業迅速發展,造成空氣、水質污染、蔬果農藥殘留問題,不惜成本以無污染的池上萬安社區有機米產銷班生產的有機米及有機蔬菜,做出來的池上便當口感香 Q 彈牙、菜色美味可口,是別處享用不到的。

  大地飯店池上飯包(089)864-330台東縣池上鄉忠孝路210號

 

2.全美行池上飯包

戀舊好滋味招牌便當內的主菜,共有叉燒、燒肉、香腸與卜肉等四種,分別是用豬的前腿肉、後腿肉、里肌,以及三層肉所製作;各以不同的獨門醬料醃製,再加上5種配菜佐餐,呈現多元、豐富的口感。

全美行池上便當 (089)862-270 台東縣池上鄉中正路1號(火車站前)

 

3.悟饕池上飯包

「悟饕池上飯包」以提供營養、美味、衛生、便捷的飯包為目標,致力於實踐服務、品質、衛生、價值的經營理念,在邁向連鎖事業的經營中,遵從以現代化科學精神與管理實踐為依歸,創造東方米食文化的新紀元。

悟饕池上飯包(池上總店) (089)862-326 台東縣池上鄉忠孝路259號

 

4.家鄉包池上飯

 

位於好山好水中的池上,產出聞名全台的池上米,好米配上好廚師即產出好料理。聞名全省六十年的家鄉池上飯包總店就位於池上火車站前,歡迎各位的蒞臨。

家鄉池上便當 (089)863-521 台東縣池上鄉中正路4號

 

池上合菜的店家

 

1.池上-翠華小館

 

以客家美食為主的翠華小館,已在花東聞名了十餘年之久,是池上在地人最推薦的餐廳,因為是「池上米專賣店」,店裡用的都是優質的池上米。平常菜色則以客家菜為主,但在每年的油菜花季節會特別推出精心設計的「油菜花餐」。拿手菜有豆腐、梅干扣肉、放山雞、客家美食小炒,山產、土產、羊肉爐、經濟合菜、喜慶宴燴、到府外燴,家常菜,經濟實惠。

池上- 翠華小館 (089) 863-487臺東縣池上鄉中山路237號

 

 

池上住的介紹

1. 池上-日暉國際渡假村

日暉國際渡假村-台東池上, 座落於花東縱谷中心,北與花蓮縣富里鄉相鄰,南接關山,幽靜山景中,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能同攬花東勝景、每間客房皆提供碳酸氫鹽氯化物泉,開幕三年即成為台灣東部新興熱門的渡假飯店。HOTEL區共119間客房,皆備有景觀露台,輕推開窗便能飽覽花東湛藍天空、綠意滿溢的山嵐景致。總統VILLA別墅區共有102間Villa,為東南亞地區最大Villa群,每棟別墅Villa均擁有景觀庭園、私人游泳池、發呆亭;舒適明亮的客廳及獨立臥室,享受不被打擾的私密空間。入住日暉國際渡假村,彷彿到達一個美麗夢境。

 

日暉集團經營理念
日暉國際渡假村董事長  鄭越才,推動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日暉家族以創造圓滿、圓融的環境,用愛為全體的企業文化,並以「圓愛」作為企業的經營理念,互助互愛,創造出日暉國際渡假村的規模。 日暉國際渡假村以實際的行動來落實,為台東觀光開創新的契機,提供國內遊客不一定要去巴里島、普吉島等渡假就能輕鬆享受渡假樂趣,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日暉國際渡假村 台東池上 也將與這些知名度假勝地齊名,甚至結合花東縱谷資源的多元性與豐富性,而成為太平洋的最耀眼的珍珠。 在經營邁向穩定成長之餘,鄭董事長對企業回饋社會,及深耕在地觀光文化與推廣更加重視,2010年舉辦「超跑假期」建立縱谷新文化,超跑在日暉的美譽;將台東文化推向國際領域,讓台灣與世界齊步,也讓每一位來住宿的貴賓,都能享受身、心、靈的滿足的美好假期

池上娛樂的介紹

 

一、池上大坡池景觀

大坡池原名「大陂池」或作「大陴池」、「大埤池」。清治時期新開園大陂庄庄名即因轄區內大陂池而得名。日據時期訛化為大坡池。明治43年(1910),台灣總督府官營移民事業報告書所公佈之東部地區官營移民預定地,首先登載官方文獻時之面積為57甲,與池上鄉老一輩居民記憶中曾廣達百甲的大坡池,面積差距頗大。大坡池是花東縱谷平原之主要池沼,因風景優美而馳名遠近。民國40年代以前,池中盛產鯽魚、鯉魚、土虱、狗甘仔、沼蝦、米蝦、大肚魚、泥鰍、鱔魚、鱸鰻、烏仔魚等,沿岸許多人家以捕撈大坡池漁獲為生。水生植物有菱角、蓮花、筊白筍、布袋蓮、浮萍、蘆葦、水柳等繁殖其中。野生鳥類有水鴨、烏鴉、竹雞、班鳩、燕子、老鷹、麻雀、白鷺鷥、伯勞鳥等數十種,是留鳥與候鳥的天堂。往昔常見釣客以一根釣桿休閒垂釣池畔,漁夫以竹筏悠遊划行池中捕撈魚蝦,景緻宛如人間仙境。唯若逢颱風豪雨,池水常溢出慶福橋面高1尺,今新生路一帶均成水鄉澤國,嚴重影響稻田收成。民國60年代以後,因泥沙淤積與增建排水設施,大坡池面積大量縮減,復經 人工的開發,過去自然的大坡池已成為歷史。

民國74年,台東縣政府因應鄉民開發大坡池的殷切期待,計畫開闢為風景區,以現有28公頃為規劃設計範圍,自民國 81年至86年分3期6年進行。依據《台東縣池上鄉大坡池風景區規劃設計》之「分區發展計畫」,共規劃6個分區:1公共設施區,2服務設施區,3運動公園區,4自然公園區,5休閒農業區,6田園景觀區。開發及建設項目計62項之多。目前仍持續開發及建設中,大坡池因區位條件良好,池水環境面貌豐富,可發展為具教育、休閒意義的親水公園。交通部觀光局已擬訂《池上鄉大坡池風景區景觀整備計劃》,以最優先順序,於88~89年度實施,唯主辦單位花東縱谷風景特定區管理處與地方對於大坡池的建管問題,有待繼續協商解決。

 

二、池上台糖牧野渡假村

由台糖投資之池上牧野渡假忖,原稱台糖池上牧野休閒中心,土地面積遼闊,佔地400多公頃,原為台糖池上糖漿廠廠址所在,民國75年閉廠後,一面經營牧場養牛,一面經營休閒遊樂,牧遊並重,目前休閒設施有牧牛區、烤肉區、牧平區、露營區、大型交誼廳、會議廳、販賣部、住宿房、餐廳部、花園、綠地、大草原等。牧野內一排又一排石牆堆砌的石壁景觀,是自然賞鳥的好地方,有環頸雉公鳥、環頸雉母鳥、紅背班鳩、金背班鳩、珠頸班鳩、竹雞、伯勞鳥、烏頭翁、燕子、麻雀等30餘種野生鳥類穿梭其間,草原上更有白兔、灰兔、松鼠、白面狐、山野老鼠之蹤影。牧野內,青青草原、牛羊放牧、白鷺鷥群錯於牛群間,到此一遊,恍如到了大陸塞北,因此牧野有「小塞北」之稱。自牧野大門至內部設施之直線柏油路往返2000公尺是晨昏慢跑健身的好地方。右側遺有鐵路車軌,左側是健步區。民國88 年興建礦泉水工廠,同年9月完工,試車生產優質飲用水,行銷各地。

牧野渡假村自民國87年起全力轉化經營型態,以經營觀光遊憩牧場為特色。已列入花東縱谷風景特定區。並依照「台東糖廠池上牧野休閒中心投資計劃構思方案」,自88年度至90年度升三期規劃、投資 與執行。規劃活動區域為三大分區,二十五分區。主要設施有三星級飯店、石頭蜜月屋、露營區、商店及特產販賣部、會議廳、球館、滑草場、協力車、牛(馬)車搭乘、迷你馬搭乘及原糖漿廠改建為小型糖 業及地方米食文化博物館、特產展售及室內運動區等。池上牧野渡假村自民國88年元月起已有馬車乘坐。

三、池上台東農場

臺東農場場部位於花東公路旁,鄰近南橫公路出口,池上加油站,三號公園與池上市街,依序並列,交通便捷,位置簡明。「行政院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台東農場」的場名標幟分立省道兩側,一為燈塔型式,一為牌樓型式,目標十分顯明,造型非常創新。正面兩側圍牆以漿砌卵石底面貼小卵石,黑、白、暗紅三色卵石均佈,以白水泥打底。漿砌卵石基座安設石獅于,兩側共計100座。

場區建地15637公頃(4730坪),另有育苗區,合計3公頃餘。內部以辦公大樓為中心,員工櫥餐、宿舍、生產場房,原料庫以及文康、車庫分佈兩側,樓後原為魚池,後改建為網球場。廣場有蔣中正全身立姿銅像,場區空地經精心設計,有自強園、標本園、噴水池、花園等,蒼杉翠怕,滿園常青,百花時放,環境之美有「池上公園」之稱。另外,場史館有豐富的農具,綠地有現代農機其演進展示,均富 有教育與觀摩之價值。

四、池上蠶桑休閒農場

池上蠶桑示範場位於萬安村7鄰27號,背山(海岸山脈)面水(新武呂溪),風景優美,到此一遊可觀賞坡地風光、池上全景及新武呂溪。美麗的景緻可洗滌心靈的煩雜,並且目睹池上蠶桑場的滄桑史。

台灣氣候適宜植桑養蠶,以往多利用野桑養蠶,為零星勞力的家庭副業經營方式。民國60年代,政府為「加速農村經濟建設」設置農業生產專業區,其目的在改變個別農場的農作制度,促使同一地區內同類農業能相互合作,形成區域性的農業生產,藉由整體營運降低生產成本,期使農業經營邁入現代化與企業化。民國63年土地銀行設立池上蠶桑示範場,經營桑園面積初期50公頃,後期25公頃,合作桑園83公頃,另有葡萄柚園12公頃(訌12)。蠶桑示範場為池上蠶業的核心,負責推廣養殖、提供幼苗、收購蠶繭、製造成品、承租桑園及出售絲被。池上蠶桑場是「平面繭」的發祥地。「平面繭」是利用蠶寶寶天生習性與特性,製作特殊吐絲台讓蠶寶寶作無定點吐絲,經5天4夜監控吐絲而成。它改變了蠶寶寶五千年來作繭自縛的習性,是養蠶事業的突破與貢獻。發明者黃燦祺場長曾獲我國十大傑出青年之殊榮。「蠶織平面繭絲被」由百分之百「平面繭」製成,絲質結構韌性特強,是目前世界上品質最佳的絲被,被稱譽為五千年來第一被,是公認的珍品。池上蠶桑場因受大陸蠶織業廉價傾銷之威脅,奉令於民國87年6月結束營業,為免創世傑作步入歷史,「蠶織平面繭絲被」已由天虹蠶織與蠶農繼續生產,池上農會監製。民國88年2月,由全省擁有9家水電材料連鎖店之名全實業公司以600餘萬元標得池上蠶桑場經營權,並易名為「池上蠶桑休閒農場」,即著手增修各項設施,已完成景觀道路、觀光果園之整理與建築物之裝潢。農場服務項目有:農特產展售 (如龍玉茶、龍珠茶)、 住宿、露營與梅園滑草區、釣魚區、自費泡茶區、蠶 寶寶生態區、螢火蟲生態等,是其備生態、人文、休 閒及戶外教學的良好場區。

五、池上自行車道

池上環圳自行車道位於池上鄉台九線東側的池上米主要產區,全線依地形和原有的鄉間小路、寬廣的田野風光再搭配池上鄉的鄉土人文為藍圖,精心規劃施工串聯而成,共有主線道(A1)(A2)及支線道兩條路線,分別經池上稻米產區以及較具有挑戰性的山區路線。 自行車道的主線道由池上大坡池的豐澤橋為起點,途經綠色隧道連接池上水圳路線此段景點豐富有杜園、小水車、涂家桑園、汲水亭、大水車、浮圳、大觀樓,(由大觀樓轉進支線道,遇岔路左轉之後再左轉進入伯朗大道、保安宮、慶錦路,此段路線為A2路線) 池上米主要產區、邱宅斷層、錦園橋、法林寺,轉進大坡池環池道路由右邊繞回入口處,此段路線為A1路線,A1或A2路線高低落差約五公尺路面平坦騎自行車輕鬆不費力。  支線道起點於浮圳的大觀樓、沿路標前進可經萬安社區公園,從萬安國小右側右轉往上就是著名的萬安磚窯,此處路段高低落差約30公尺建議徒步行走,在往前不遠的地方左轉來到一大片的相思林,此段路較平坦且在?涼的相思樹下緩慢行走適可舒緩上坡路段的勞累,此後沿線前進即可銜接主線道回到終點,由於深入田野膫解池上鄉村文史所以走一趟環圳自行車道也等於完成一次池上部分的深度之旅。

arrow
arrow

    池上米菘鋐國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